参与讨论

扫一扫

在手机上浏览

Jerry妈咪 家长圈

【育儿TIPS】致爸爸—欲爱孩子,先爱妻子

创建于2016-06-16 评论 0 阅读 25442

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往往是力量和坚强的象征。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父亲应当给孩子一个安全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就来自看到父母彼此相爱,特别是爸爸爱妈妈。一方面,父亲对母亲的爱会使孩子形成安全感,这将有助于他在长大后更顺利地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因为看到父亲对母亲的爱,孩子建立了信任感,这个信任关乎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对于一个孩子未来的自信心、安全感以及对他人的信任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另一方面,父亲用行动为孩子做出了爱的示范,孩子从小就可以在父母身上学习到什么是爱,怎样去爱。

家庭的最本质的含义就是和谐的夫妻关系,一旦失去了融洽和睦的夫妻关系,孩子也就失去了最可靠的保障。

“跟最爱的爸爸和最爱的妈妈回到最亲爱的家是天底下最最幸福的事情。”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往往有了孩子之后,就对夫妻之间的关系不那么在意了,而孩子成了维系夫妻之间的情感纽带,尤其是妻子对孩子的关注往往取代了对丈夫的体贴,丈夫也逐渐忽视了对妻子的爱护。

在孩子眼里,父亲对母亲最好是一伙的。母亲是孩子所接触到的头一份全心全意的爱,这份紧密的关系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如果母亲对孩子的需求非常敏锐,并给孩子足以信赖的回应,孩子与母亲之间会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心理学家说的“安全的依附”。这种安全感很重要,它提供一个被批评、受保护的环境,让孩子自由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顺畅地表露情感,让他更了解自己,也更有效地与人沟通。而在这份安全感的建立过程中,如果父亲角色缺失,那会怎样呢?这样的话,孩子就可能无法独立了。

因为,当父亲不能有所分担时,必然引发母亲的过度焦虑,母亲自然会将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成了母亲的全部希望。所以孩子就会一直承担着让母亲满意的功能,不管是学习成绩、自理能力、待人接物、作息习惯,还是什么别的方面,孩子一定会主动承担起让母亲开心的责任,他会无法放下母亲,他的关系模式只能停留在自我界限不清的与母亲的二元“自体—客体”关系阶段,而无法继续发展成熟,这样的关系模式,也将伴随孩子一生。结果呢,有可能孩子形成极端的“假我”,在取得了许多许多成功之后,任然觉得空虚;还有可能在遭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因为内在没有力量,所以无法处理而导致崩溃……

而当孩子发现,母亲的“重要他人”不是自己而是父亲时,孩子会感到受挫,而这非创伤性的挫折,带来的不是伤害,而是促使孩子走向独立的动力。孩子会知道,自己并不能给母亲带来满足和快乐,父亲才能,或者说,父亲和母亲,他们才是一伙儿。而父亲这人,据母亲说,他很棒,母亲很爱他,而他也很爱母亲。台湾东海大学社工系教授彭怀真说:“父亲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母亲!”

夫妻之间和平相处,各自发挥自身教育孩子的优势。比如父亲给孩子提出要求,母亲耐心地解释父亲要求的合理性;父亲告诉孩子做什么,母亲则教给孩子怎么做。当孩子看到父亲和母亲之间存在差异性,并且可以互补、合作、协商、和平共处时,孩子就会逐渐懂得,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存在差异性的,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可以得到尊重和欣赏的。这会促使孩子达到“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境界。同时,这种和谐也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情境。

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由于意见不一致而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有时候吵架对婚姻来说也有积极的意义。关键的问题是,当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之后,还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这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孩子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而且能学习如何解决冲突并达到和睦的方法。

共0条评论

查看其他评论
RELATED ITEMS 相关话题